現正閱讀
為什麼我無法快樂? 其實一切都是角度問題

為什麼我無法快樂? 其實一切都是角度問題

為什麼我無法快樂? 其實一切都是角度問題









本文摘自《為什麼你無法真正的快樂:運用選擇的力量,找出你的人生使命,成就真實的自己》



我畢生有大半時間都在研究人類的行為。無論是攻讀博士時期、擔任教授和諮商師時期、或在我寫書時,我似乎都一而再、再而三回來討論人類行為這個主題。這些過程中,我發現數百年來有大量書籍探討快樂,以及人類對快樂的追求。許多人畢生追求快樂,以為能在某件事或某個人身上找到快樂。但這是根本上的錯誤。我逐漸發現,快樂取決於我們自己,它來自我們思考的方式。

快樂是一個源於內心的概念。也就是說,只要你決定擁有快樂,就能擁有快樂。如果你心中有快樂,就能把快樂散播到你在做的每件事,散播到你的工作中,散播到你的人際關係上。無論如何,你都可以擁有快樂,不必努力嘗試得到它。

不過,關於快樂,我發現大家經常觀念錯亂。對於自己的感受或正在經歷的事,他們往往把責任推到外在事物上。他們會說:「你傷害了我的感受。你讓我感覺很差。你讓我很丟臉。你讓我今天很不開心。」他們也可能會說:「都是世界動盪讓我苦惱。都是當今坐在白宮的那個人讓我操煩。股巿真的讓我心情低落。」但在地球上,這些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沒有什麼事能真正讓一個人煩亂、憂愁或不快樂。

如果你想當一個真正快樂的人,你首先必須做的是確實內化這句話:「你生命中經歷的一切,都是你對世上萬物的感知所形成的。」換句話說,你必須為你人生的各方面負責。

對我來說,責任(responsibility)一詞的意義是「用能力去回應」(responding with ability),而不是「缺乏回應的能力」(responding with disability),否則這個詞應該拼成respondisability。不,它的拼法是responsibility。我擁有能力去回應;我可以用能力去回應。它的意思就是:為你生命中發生的一切負起責任。我耗費我的生命中許多年時間,努力教導大家這件事。


一顆柳橙與一盞蠟燭

花片刻時間來想想一顆柳橙吧。當你極力擠壓它的時候,會擠出什麼?當然是柳橙汁。但問題在於,為什麼擠柳橙會擠出果汁?答案是:因為它就是柳橙的內容物。

那麼,誰來擠這顆柳橙,重要嗎?怎麼擠、用什麼器具擠、在一天當中的什麼時間擠,重要嗎?不,這些都不重要。擠一顆柳橙時,會被擠出來的一定是它的內容物。與此相同,當你擠壓一個人,也就是對他們施加任何型態的壓力時,他們會憤怒、仇恨、緊張、憂愁。原因不在於誰施壓、在什麼時間施壓、或者選擇用什麼方式施壓。原因在於,那就是人內心的情緒。

如果你內心沒有情緒,那麼無論你身處何種環境,都不會冒出情緒。在高速公路上,如果有人超你的車,而你氣得不得了,這股氣憤並不來自他們超你的車,而是因為你內心本來就承載這股情緒。如果你停止承載這種情緒,那就沒有人能激怒你。我喜歡前美國第一夫人愛蓮娜.羅斯福(Eleanor Roosevelt)的一句名言:「沒有人能讓你感到自卑,除非你同意。」也就是說,沒有人能讓你沮喪,沒有人能讓你焦慮,沒有人能傷害你的感受,沒有人能讓你變成某種樣子,除非你內心允許自己變成那樣。

無論你是誰,你對每件身上發生的事都握有發言權。是你創造了這些事對你的影響。如果你在工作上和某人不合;如果你在人際關係中遇到困難,覺得自己是受害者;如果你的孩子不尊重你;都請先看著自己,問問自己:「有哪些問題出在我身上?我要如何改變才能不再覺得自己是受害者?」不要遇到情況就自動心想:「我要怎麼做才能讓他們改變?怎麼做才讓世界變得不一樣?」任何使你仇恨、煩擾、憤怒的事情,其實真正引發情緒的是你自己,你的仇恨、你的煩擾、你的憤怒,這些情緒都來自於你——它們屬於你,而非別人造成,完完全全都是你一個人的。

當你責怪生活中的某人讓你很惱怒,你真正在說的是:「只要他們更像我,我就不會這麼惱怒了。」不過,當你在開悟之路上前進時,有趣的事就會發生:如果你遇到的人做出你過去認為很惱人的事,這時你會認為那是他們的問題。那些問題不再屬於你。現在,你會以能力回應那些你看不順眼的人。你學會告訴自己:「他們是他們,他們只是用他們目前唯一知道的方式處事。所以我要這麼做:我要用我的方式回應他們,而我的方式就是愛、善意、包容。如果我擁有這些特質,就能有效應對任何人的行為,或者直接無視。無論哪一種應對方式,問題都出在他們,不在我。」

你有沒有問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面對問題的態度。

你看,我個人的進化已經讓我了解,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內在發展負起全部責任。在庸碌人生中,我們普遍忽視了自己的內在發展。

想像一支點燃的蠟燭:如果你拿著它走出戶外,燭火很快就會被風吹熄。同樣地,你的生命會遭遇各種外在力量,讓你覺得自己內在的蠟燭(象徵你身為一個人的本質)一直被吹熄。

但是,其實你能讓自己內在的火焰熊熊燃燒,甚至不會搖曳。你身處的外在環境有可能並且將會發生各式各樣你無法控制的事:人生的風暴(例如生病、意外或任何無法預期的事件)可能在任何時刻來襲。

但你內在的燭火仍然是唯獨你才擁有的。你永遠都可以把你的世界打造成符合你所需的樣子,而不是孤立你或摧毀你的樣子。你能到達的生命最高境界或許是:了解無論外在環境如何變化,你的內在發展(以燭火為象徵)都能一直保持強大而明亮。我要再說一次「所有權」的概念:內在如何運轉,全由自己決定。明白這件事,能讓你擁有自主與自信。一切掌握在你手中。


不設限的人

我對責任與快樂的概念做了很多思考與書寫,過程中我發現世界上有三種人:第一種人的人生似乎充滿了痛苦、壓力與緊張。第二種人雖然沒那麼多痛苦和壓力,但他們仍然沒能將潛力發揮到極致。至於第三種人,我認為這個世界需要多一點這樣的人,也就是我稱之為「不設限的人」。正如其名,他們不侷限自己面對人生的能力,盡可能讓自己活出生命的最佳境界。

在自我實現與心理學領域,很多前輩都從以下這個觀點寫作:沒錯,有一些天選之人,他們確實與眾不同、非常特別。但我不認同這種觀點;我認為,覺醒的生命、活出不設限的人生,是每個人都可能做到的。我堅信任何人都能抵達人性的高地,從徹悟的層次面對人生。

我在紐約擔任諮商師與治療師期間,人們會來找我為生命中遭遇的問題尋求解答。我坐在那兒與每一個人談話時,都發生同樣的事情,無論他們是律師、家庭主婦、計程車司機,大家的問題都一樣。答案太簡單了。我常聽到:「拜託喔,你把事情講得那麼簡單。你為什麼要這麼做?根本沒那麼簡單!」但事情確實很簡單。直到今天,每當有人想把健康、快樂、完整、活躍的生命活得複雜又困難時,我總覺得很困惑。

有一回,我完成一場演講後,一位婦女前來問我:「好吧,我聽你講了一個半小時,確實感到振奮。但你老實說,難道你不曾憂愁沮喪嗎?」

我回答:「沒有,當然沒有。」

「噢,這答案還真讓人沮喪啊。」她說,「我真的以為你會說,你也憂愁沮喪過。」

常有知名的心理醫生在談話節目上講這類的話:「憂愁沮喪是很自然的。覺得緊張焦慮才是正常的。會不快樂才是人性。」

這位女士希望我說出類似的話,但我根本不信有那些感覺才自然、才正常、才符合人性。

我認為這只是「自我挫敗」。我們被教育成相信自己應該感到沮喪、困境、憂傷、而且生活中必然會遭遇負面的情境,但根本不是如此。

有一次我出席一個電視節目,主持人告訴我:「我知道你非常正向,但不是每個人都有你所擁有的事物。不是每個人都像你一樣好運,或像你一樣聰明。有些人在雨天出門等公車,公車怎麼都不來,然後還有人開車駛過水窪,濺得他們一身濕,你怎能期待他們在那種時刻還能積極進取?」

我說:「我認為,一個自我挫敗的人和一個不設限的人之間的差別,和他們是否遭遇困難的關係不大。地球上每一個人,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都有難題要面對。我們都得在雨天裡等車;我們都得應付通貨膨脹;我們都得面對衰老、面對病痛、面對孩子讓我們失望……我們每個人都有難題。

「但是,不設限的人會用不一樣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難題。他在每一種狀況中,都會找到可能讓自己成長之處,而非將難題當作不應發生的狀況。換言之,他不會在下雨出門時說:『不該下雨的,怎麼會下雨呢?這個時節根本不該下雨,現在是三月耶,他們保證過三月不會下雨的。太不公平了,去年三月就沒下雨!』自我挫敗、自我中心的人總是在講這樣的話。」如果你問一個不設限的人「二乘以二是多少」,他們會答:「四。」但是,相同問題拿來問自我挫敗的人,他們會說:「二乘以二等於四,但我無法忍受這個答案。為什麼答案總得是四?太無聊了。天啊,答案老是四,我已經厭倦答案是四了。為什麼答案不能偶爾是五呢?」

出差別了嗎?我的意思是,這些人並非真的脫離現實。如果你問一個精神失常的人「二乘以二等於多少」,他們可能會說「三十七」或「十九」,或他們腦袋裡出現的任何數字。那些人並不是自我挫敗,他們是需要受到保護!

容我再舉一個例子:機場裡有一架航班誤點了。那些自我中心的人很清楚可以多憤怒,因為他們一直追蹤這類事情:「噢,天啊,又是這家航空公司!這個月他們已經誤點五次了。」

如果不去記得這家航空公司本月誤點次數,他們的抓狂程度就會少五倍。如果不這樣抓狂,他們可以看一本書、認識新朋友、欣賞飛機進場、或到觀景台瞧一瞧。那些不被自我奴役的人,會起身去做各種事情,除了坐著抱怨這個世界如何又如何。

我在底特律成長,有七、八年的時間,我每天都從城巿東邊開車到韋恩州立大學,有時一天要開兩三趟,每當遇到塞車我就抓狂。我經常遇到車流回堵,但我並未好好利用這段時間,而是氣憤想著:又塞車了!我就知道會塞車!但這時車流還是持續回堵,車流不會在乎我是否抓狂。無論你生不生氣,車流就是會回堵,直到不堵為止。事情就是這樣。對於交通,你別無他法。

現在的我如果遇到塞車,在抓狂之外有太多其他選擇。也許我可以開始向公路上其他人自我介紹。或是我會寫點東西、用手機解決一些信件、或聽語音課程。開車來回韋恩州立大學四年下來,都能學好一種語言了。只要準備好可讓你在通勤時學語言的教材,就能徹底學好法語或西班牙語。

你也可能用「這一切不應該發生」的態度看待塞車,然後回家對孩子吼叫。如果他們覺得奇怪:「爸爸今天是怎麼回事?」答案就是:「因為塞車。塞車讓他心裡過不去。」然後你就能去喝上三杯馬丁尼。

「他幹嘛喝這麼多酒?」

「都是塞車害的。」

「媽媽為什麼要和爸爸離婚?」

「因為塞車。都是塞車害的。」

「爸爸怎麼會得潰瘍?」

「都是塞車害爸爸得了潰瘍。」

來到殯儀館。「爸爸怎麼已經躺在那裡了?他才四十三歲!」

「是塞車害死了你父親。」

這些場景如何發展,全都取決於你。你生活中絕大多數的事情都是如此。再次強調,你無法控制這些風暴從外在威脅你||但你永遠可以控制自己的內心,讓內心的火焰熊熊燃燒。



更多內容請見《為什麼你無法真正的快樂:運用選擇的力量,找出你的人生使命,成就真實的自己》




我覺得...
傻傻的 ...
0
太棒啦!
0
生氣!
0
蠻贊成
0
超愛!
0
還好耶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