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正閱讀
不要把你的自我價值,建立在別人的認定上

不要把你的自我價值,建立在別人的認定上

不要把你的自我價值,建立在別人的認定上






本文摘自《為什麼你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停止內疚、恐懼,別再製造藉口,過你想過的生活》




自我價值不能由別人來認定:你是有價值的,因為你認定自己有價值;如果靠別人來認定你的價值,那是別人的價值。

你很可能罹患了一種社會通病,這種病稱為「自卑敗血症」,光靠打一針無法改善,現有唯一的治療方式是大量施予「愛自己」的藥劑。但也許正如社會上許多人一樣,你從小就認為愛自己是不對的。社會告訴我們要為別人著想,教會告誡我們要愛鄰居,似乎沒有人記得要愛自己。但如果你要獲得當下的快樂,首先必須學習愛自己。

小時候愛自己是件很自然的事,但你也是從小就開始學習,愛自己是件自私或自負的事。

你學會把其他人擺在自己前面,凡事先想到別人,因為這樣才顯示你是「好人」。你學會避免出風頭,接受「好東西應該與人分享」等訓示,不管那些是你的寶物、珍品,或者父母親可能不會與別人分享的大人玩具。人們甚至教導你要「有耳無嘴」,以及「應該知道分寸」。

小孩會很自然地認為自己既漂亮又很重要,但是到了青少年期,社會的訓示已經生根,他們開始極度自我懷疑,隨著年紀增長,自我懷疑的程度有增無減。畢竟,你不應只愛你自己,這麼做的話,其他人會怎麼看你!

這種暗示很微妙而且沒有惡意,但確實控制了人們,使人們規規矩矩。從父母、直系親屬,一直到學校、教會和朋友那裡,小孩子學習一切高雅的社交禮儀,這些社交禮儀是成人世界的標記。但小孩彼此之間絕不會那樣做,除非是為了討好大人。小孩被要求一定要說「請」和「謝謝」、要鞠躬、大人進來時要起立、離開飯桌前要徵求許可,另外還要忍受大人捏他們臉頰,拍他們腦袋。這其中的訊息很明顯:大人是重要的,小孩子不算什麼;其他人重要,你無足輕重。「不要相信自己的判斷」,是第一個必然產生的結果,許多以「禮貌」為名的規範則強化了這項結果。這些躲藏在「禮貌」背後的規範,讓你把別人的判斷當作自己的判斷,代價卻是犧牲自己的價值。毫不意外地,這些懷疑與自我否定會一直持續到成年期。自我懷疑會如何妨礙我們?就是在「愛別人」的重要領域中,你可能會碰到困難。其實,愛別人與愛自己的程度有直接的關係。


愛,建議的定義

「愛」這個字有很多定義,很多人都曾詮釋過。看看下面這個定義合不合適:愛是種能力和意願,能讓你關心的人去做他們選擇要做的事,且不要求他們必須令你滿意。這或許是可行的定義,但實際上很少被採用。你要如何才能夠達到這個地步--讓別人做他們自己選擇的事,而不要求他們符合你的期望呢?很簡單,那就是:愛你自己,覺得自己是重要、有價值,而且美好的。一旦你認定自己很好,就不必藉由要求別人的行為符合你的意思,來加強自我價值。如果你有自信,就不會想要或需要別人跟你一樣,因為你是獨一無二的,其次,那樣做會剝奪那些人具有的獨特性,你對他們的喜愛,就在於那些令他們與眾不同的特性。等這種想法開始融入你的心裡,你就會懂得愛自己,先對自己付出及為自己效力,就能夠愛別人,對別人付出,為別人效力。到那時,你的付出並沒有自私的目的。你這麼做,不是為了獲得感謝或回報,而是因為你從身為助人者或愛人者得到真正的快樂。

如果你缺乏自我價值感,或者不愛自己,就不可能愛人。如果你認為自己毫無價值,又怎能付出愛?你的愛有什麼價值?如果你不能付出愛,就無法接受愛。畢竟,如果把愛給一個毫無價值的人,這種愛有什麼價值?一個人想沈浸在愛中,包括給予愛和獲得愛,都要從充份被愛的自我開始。

以諾亞為例,諾亞是個中年男子,自認為很愛妻兒。為了表示愛意,他買貴重禮物給妻兒,帶他們去度豪華的假期,出差時也總是寫信回家,並在信上仔細寫下「愛」字。但是,諾亞從未親口跟妻子或孩子說他愛他們。他和自己深愛的雙親一樣,都有同樣的問題。諾亞很想說這幾個字,這幾個字一直在腦中盤旋,但每當他想說「我愛你」時,總是說不出話來。

諾亞認為,說「我愛你」這幾個字,會讓他自己面臨風險。如果他說「我愛你」,對方必須回答:「諾亞,我也愛你。」他這項愛的宣言,必須符合他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對諾亞來說,說那幾個字是相當冒險的,因為他可能得不到回應,這樣一來,他的整體價值會出現疑問。另一方面,如果諾亞能夠以「自己受人喜愛」的這個前提出發,他就不會說不出「我愛你」;是否得到期待的那句「諾亞,我也愛你」,和他的自我價值也沒有關係,因為在他還沒開口之前,他的自我價值是完整無缺的。至於他說了「我愛你」之後,是否會獲得愛的回報,那就是他妻子或他所愛的人的問題。他可以想要別人愛他,但這不是自我價值的必要條件。

你可以根據愛自己的能力,向你所有的自我感覺挑戰。記住,無論在什麼時候、任何情形下,愛自己都比恨自己的心態健康。即使你以自己不喜歡的方式行事,憎惡自己只會導致停滯不前與破壞。別憎惡自己,應該要培養正向情緒,從錯誤中學習,下決心不重蹈覆轍,但不要把犯錯與你的自我價值連結在一起。

關於愛自己與愛他人,最重要的部分是:千萬不要把你的自我價值,與你的行為或別人對你的行為混為一談。同樣地,這並不容易做到。社會的訊息極為強大,難以抵擋。人們說「你是壞孩子」,而不說「你的行為不對」;會說「你這樣做,媽媽就不喜歡你」,而不說「媽媽不喜歡你這樣做」。你從這些話得到的結論可能是「她不喜歡我,我一定是壞孩子」,而不是「她不喜歡我,那是她的決定,雖然我不喜歡這樣,但我還是很重要。」在《心有千千結》(Knots)一書中,朗納.連恩(R.D.Laing)總結了把別人的想法變成自己的想法,並將它們與自我價值相提並論的過程。

我媽媽愛我,我感覺很好。

我感覺很好,因為她愛我。

我媽媽不愛我,我感覺很差;

我感覺很差,因為她不愛我。

我是壞蛋,因為我感覺很差;

我感覺很差,因為我是壞蛋。

我是壞蛋,因為她不愛我;

她不愛我,因為我是壞蛋。

童年時期的思考習慣不容易因為長大了就戒除,你的自我印象可能仍然建立在別人對你的看法上。雖說你最初的自我形象確實是從大人那裡聽來的,但你不一定得永遠保有這些看法。

沒錯,要擺脫那些舊枷鎖,清除尚未癒合的疤痕,是件相當困難的事,但如果你考慮後果,就會發現堅持舊看法只會更糟。藉由練習心志,你可以採取一些愛自己的選擇,這些選擇將令你感到驚喜。

哪種人懂得愛?是那些有自毀行為的人嗎?絕對不是。他們會壓抑自己、躲在角落嗎?不會。要學會愛人和被愛,要先從家庭做起,欠缺自信的行為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你一定要停止這種行為。



更多內容請見《為什麼你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停止內疚、恐懼,別再製造藉口,過你想過的生活》




我覺得...
傻傻的 ...
0
太棒啦!
0
生氣!
0
蠻贊成
0
超愛!
1
還好耶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