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與環境息息相關
所謂的健康狀態,其實就是身體與環境之間互動後,所表現出來的結果,換言之,當你感覺不舒服的時候,就意味著兩種可能的情況發生:一是你的身體功能不如以往無法正常適應原本的環境條件,像是老化、衰退、創傷之類;第二種狀況就是環境出現變化,而這個變化超過你原本身體所能負荷的程度,像是流行病毒、工業汙染、氣候變遷、食物(細菌)中毒等。
這兩種狀況的發生,當然也有著程度上的差異,輕則短暫不適,待身體磨練出更好的適應力時就能恢復;倘若嚴重的話就會發生一些不可逆或者無法只靠身體的自癒能力來恢復,然後逐漸惡化,這就是慢性病的發展。
身體與環境之間,屬於一種相當複雜的動態平衡(dynamic balance),而非單純一高一低的關係,而是。畢竟身體是活的,是經歷長時間演化而存在的生命體,因此對於外來的變化刺激有一套自我防禦的方法,雖然不是真的百毒不侵,然而在一定的抵抗範圍內是無虞的,還要視每個人的免疫體質強弱而定。
身體無時無刻都在接受外來物質的供給,除了一般飲食、空氣之外,還包含任何形式、目的的接觸,像是保養品、化妝品、藥品、衛浴用品、清潔劑、容器、休閒用具、玩具、衣物等,無論是有心或無意,許多沒意識到的東西會經由各種管道進入身體。
其中對身體有益的物質,會被加以保留利用,而對身體無益甚至有害的物質,則會儘快(代謝)處理後排出身體外。值得留意的是,更多我們認為有益或無害的東西,其實不見得安全無虞。
日常生活中的毒──糖毒、 脂毒、胺毒
對身體來說,「毒」的定義是甚麼呢?就是無助於身體功能的運作,還會損害原有的正常功能,即是「毒」,講得更清楚一點就是「太多」或「不必要」的吸收,也會形成一種有害的毒。
營養素是維持身體健康發展的必要元素,眾所皆知的醣、油脂與蛋白質,然而什麼是「糖毒」、 「脂毒」及「胺毒」呢?
這些所謂日常飲食的三大營養素,怎麼會成了毒?正如前面所描述的狀況,來自環境中的營養素,是透過飲食提供給身體的物質,適量的情況下是完全有益而無害的,然而當過量攝取,就變成有害而無益了。
糖分是身體主要的能量來源,是不可或缺的必要營養素,屬於日常飲食的一部分,在正常情況下,身體需求與糖分攝取達成平衡,自然可以健康無虞。
不過,以下兩種狀況會導致失衡發生:
第一,因為老化或其他不可抗拒之因素,使得身體利用糖份的功能衰退,於是開始無法適應原來的「用糖量」,多餘的醣不是形成過多的脂肪造成肥胖,就是經過尿液排出體外,導致糖尿。
第二,由於從環境飲食中攝取到的糖份變多,身體原本可以將多攝取的糖量加以代謝處理,以控制維持合理的血糖量,但是長時間過度嗜甜的結果,「糖負荷」漸漸超過身體的代謝能力,於是隨著器質性的疲勞,導致日後發展成不可逆的損害,就成了「糖尿病」症候群。
因此,身體與環境物質的互動失衡,糖就成了傷害身體的毒。換言之,對身體來說,過多無法處理的脂肪就會形成「脂毒」,而過多的蛋白質負擔就則成了「胺毒」。
許多疾病問題的開端,都是源自身體功能的衰退,想要提升排毒能力,或維持健康功能的基本元素,正是營養素,而非藥物!
當大眾能開始重視到底什麼才是維持健康的中樞,與疾病發生的本質,不妨可以參考一些營養保健元素的方向,不過還是要提醒,因體質和狀況的不同,在選擇食用任何保健品之前,最好還是先諮詢一下營養師或健康管理師,畢竟過猶不及對身體都是不好的。
不可不知的人體四大排毒系統
當你明白「毒」的定義後,暫且先撇開這些「一刀兩刃」的問題,回頭來說說身體如何處理環境中的毒。身體有許多防止有害毒素進入身體的方法,包括阻隔外在環境的皮膚組織、過濾飲食物質的消化道系統、過濾空氣的呼吸系統,以及依附在各組織上的免疫系統,這些都具有在第一時間保護身體不被毒素侵入體內的功能。
然而百密總有一疏,當環境毒素真的進入體內時,還有其他防禦系統會盡可能將它們排除或消滅,像是循環中的淋巴系統、轉化毒素的肝臟,以及可以過濾血液的腎臟,這一套天然的解毒系統,用來抵禦並淨化入侵體內的毒素。
▲ 淋巴系統──毒殺並吞噬對正常細胞有害的物質
淋巴系統即是我們口中常說的「免疫力」,主要成員是一群狙殺細菌病毒的白血球組成,它們會毒殺並吞噬對正常細胞有害的物質。
◎ 提升淋巴排毒的營養素
許多提升免疫力的保健處方,像是南非醉茄、黃耆、靈芝、巴西蘑菇、紫錐花、西伯利亞人參、初乳蛋白、大蒜精、蜂王乳,還有常見的維他命C、維他命D、維他命E、礦物質鈣、鋅、鎂、硒,這些都是能有助於提高淋巴球活性的營養來源。
▲ 肝臟──轉化毒素成無害物加以排除
肝臟的功能其實很多,它是一種消化器官負責飲食中營養素的轉化利用,同時也要將其他脂溶性非營養素,或是毒素轉化成對身體無害的物質後,再加以排除。
假使肝臟功能欠佳的人,非但無法將毒素順利排除,同時也會造成營養不良的結果。
肝臟排毒主要分為兩個階段(phase),第一階段是將脂溶性的物質「降解」(degradation)成親水性較高的中間產物,以利於進行接下來第二階段的化學反應。第二階段則是將毒性更高的中間產物進行「接合」(conjugation),利用與其他化合物,像是胺基酸或有機硫的結合,轉化成無毒性的代謝物後,隨著膽汁及尿液經由腸道和腎臟排出體外。因此,肝臟功能好壞會直接決定你的排毒能力。
◎ 提升肝臟排毒的營養素
想要提升肝臟代謝毒素的功能,可參考一些營養保健處方,像是牛奶薊(milk thistle)、朝鮮薊(artichoke)、卵磷脂、日本山葵、薑黃素、白藜蘆醇、花椰菜芽、芝麻素、五味子,以及精胺酸、牛磺酸、甲硫胺酸、半胱胺酸、穀胱甘肽等胺基酸,還有維生素B群、抗氧化劑等。
▲ 腎臟──過濾血液、排除毒素廢物,維持體液酸鹼平衡
腎臟是過濾血液、排除毒素、廢物及維持體液酸鹼平衡的重要器官。事實上,一般針對保養腎臟的營養品似乎不多,甚至過多的保健品對腎臟來說,都可能是一種負擔。
因此,應該從飲食上多加留意,減少對身體容易造成負擔食物,平日應養成少精製糖、少鹽、少油炸、少人工添加物的飲食方式。
◎ 提升腎臟排毒的營養素
在營養保健品的選擇上得多留意,像是綜合維他命與其他礦物質補充品,是否有「加疊過量」的問題,並留意重金屬含量過高及汙染問題,選擇高蛋白補充品,避免過度使用或是選擇游離態(free form)的氨基酸形式較佳,這些都能降低對腎臟的傷害。
▲ 腸胃道──殺菌分解毒素,再排出體外
說到身體排毒,非得再次強調腸胃道的重要性。
除了經由口腔進入消化道的飲食,通過各種消化液的殺菌、分解,再將未吸收的廢物直接排出身體之外,其實還有體內大多數被代謝處理後的廢棄物,也是透過腸道來排出。意思就是說,若是腸道功能出現缺陷,所有毒素就會反覆在體內囤積,直到身體承受不住而爆發疾病。
如果再用更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千萬要維持排便順暢,否則百病將由此而生,一發不可收拾。
◎ 提升腸胃道排毒的營養素
市面上其實有蠻多腸道保健產品,先撇開那些有待考證的誇大廣告,只要同質性成分的產品不要過度濫用,基本上都能在慎選品質後,為腸道帶來助益。
建議使用的保健處方內容,包括可維持菌叢平衡的益生菌(含乳酸菌屬、比菲德氏菌屬、機能酵母菌等多元菌株)、寡糖纖維素;可修復腸道結構的左旋麩醯胺酸(L-Glutamine)、魚蛋白(營養胜肽);幫助排便的柑橘(蘋)果膠、洋車前籽種皮、蔬果纖維素;幫助吸附毒素的活性碳、葉綠素、紅甜菜、洋菜(菜燕)。
如果是吃飽容易腹脹的朋友,補充可隨餐食用的植物消化酵素(鳳梨酵素、木瓜酵素、奇異果酵素、營養酵母);胃酸過少的朋友,則可使用甜菜鹼鹽酸鹽(Betaine HCl)來補充不足的胃酸;容易胃反酸的朋友,則可在用餐前咀嚼一至二顆解甘草甜素甘草錠(DGL),就能有效獲得緩解。
更多排毒、維持身體健康的方式,請見《血糖代謝自癒力: 不生病的營養健康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