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 僧人心態:從道場到職場,訓練你的心,過著平靜而有目標的每一天
傑‧謝帝是英國前10強倫敦卡斯商學院學生、知名國際大企業實習生,曾以為未來不是當醫師、律師,就注定是失敗者。直到有一天,他在商學院遇見一位和尚──這名僧人曾是印度最難考進的大學印度理工學院(IIT)學生,卻放棄眾人稱羨追逐的一切,選擇出家為僧!那位僧人散發的智慧、自信、平和與快樂,他從未在任何一個人身上感受過,也引領他走進印度孟買的道場,選擇僧人這條「失敗」的路,為自己重新定義何謂「成功」人生。
傑‧謝帝的僧人心態
搬到孟買的三年後,我的老師高蘭加•達斯說,他相信我離開道場與世人分享我學到的東西,會讓生命發揮更大的服務價值。我三年的僧侶生活就像進入一所生活學校。出家難,還俗更難。但最難的部分,是把智慧應用在道場以外的生活,這也是老師出給我的一道期末考題。我每天都能發現僧人心態發揮的效用,古老智慧與當今生活的關連之深令人震驚。而這就是促使我與人分享的原因。
人類史上從未像現代這樣,有這麼多人對追求「快樂」如此不滿或如此執迷。文化和媒體標舉成就和成功的樣版,以應該成就「什麼」和成為「什麼人」的圖像和概念來餵養我們。名聲、金錢、魅力、性愛——到頭來,沒有一樣能帶滿足我們,反而陷入越要越多的惡性循環裡,尋找一些終將導致沮喪、幻滅、不滿、不快樂和身心俱疲的事物。
我喜歡以僧心(monk mind)與猴心(monkey mind)做一番對照。心智可以提升自我,也會讓人陷入失望的深谷。沉溺於猴心的活動,會讓人生活在過度思考、猶欵延宕和滿心焦慮中掙扎。猴心習於在不同的念頭和挑戰之間轉換,卻沒有真正地解決過任何問題。但透過探索自己想要的事物,創造可行的成長步驟,就能自我提升至僧人心態,讓我們擺脫混亂的雜念,找到清明、意義和方向。僧人心態揭橥了另一種生命觀和生活之道。
熱門新聞
🔥教訓台鐵還是教訓乘客? 黃國昌刪除台鐵5000萬軌道結構安全預算
🔥藍白提案凍結7成業務費 國科會:竹科、中科、南科園區運作4月恐受影響
🔥恭喜準備漲電價! 國民黨堅持砍2千億撥補 台電遺憾:預算是補貼全民
猴心 僧心
被枝微末節壓得不堪負荷 專注於問題的根源
蜷縮在乘客座上 帶著意圖,有意識地生活
抱怨、比較、批評 慈悲、關懷、協作
過度思考與猶疑延宕 分析與表達
為小事分心 有紀律
短期滿足 長期獲益
苛刻、專權 熱情、果斷、耐心
悠忽萬變 對使命、願景或目標許下承諾
擴大負面心態與恐懼 努力破除負面心態與恐懼
自我中心、執迷不悟 照顧自己,服務他人
多重任務 單一任務
被憤怒、憂慮和恐懼掌控 掌控情緒並善用精力
做讓自己感覺舒服的事 尋求自制和精通
尋歡作樂 尋找意義
強求應急之道 尋找真正的解決方案
是塵垢,還是我?
高蘭加•達斯曾以一個優美的比喻,向我說明那些掩蓋真我的外在影響。
我們身在一個擺滿了書籍和文物箱的倉庫裡。不同於一般道場的整潔,這裡塵土飛揚,滿布蜘蛛網。
一位資深的僧侶帶我來到一面鏡子前,問道:「你看到了什麼?」
「在一層厚厚的灰塵掩蓋下,我甚至看不到自己的影像,」我簡短回答。僧侶點頭不語。接著,他用袖子撣了一下鏡子。一陣灰塵撲到臉上,扎疼了我的眼睛,也被我吞進了喉嚨。
僧侶說:「你的外在身分就像一面灰塵滿布的鏡子。第一次照鏡子,看不到被掩蓋了的真我和價值。這層身分可能會感到不愉快,但唯有當灰塵消失以後,你才能看到自己真實的樣子。」
這是十六世紀印度教的孟加拉聖者柴坦尼亞(Chaitanya)舉的實例。柴坦尼亞把這種情況稱為心鏡的汙垢。
幾乎所有寺院靜修的傳統基礎都是消除妄想雜念,專注於最重要的事物,也就是透過掌控身心的欲望,尋找生命的意義。有的傳統守默、有的戒淫、有的棄絕世間財,有的三者兼具。在道場裡,我們只靠必需品維持生活。我親身體驗過放下一切帶來的啟示。陷在不必要的俗務裡,會讓我們看不清真正重要的事物。我不是要你放棄這些東西,而是要幫助你辨識和過濾外部雜音的影響。這麼做就是清理灰塵,並檢視那些價值是否能反映真我。
具有指導能力的價值觀、也就是該有引導作用的原則,可說是最重要的,像是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該如何對待自己和他人。猶如自由、平等、悲憫、誠實之類的名稱一樣,價值觀也是一概念詞。這麼說或許太過抽象與理想主義,但價值觀確實是可以落實的。好比為生命導航的道德GPS,如果你清楚自己的價值觀為何,那麼生命就有了方向,進而引導你朝著最好的人、行為和習慣前進。就像開車穿越一個陌生的地方,我們也在人生的道路上漫無目標地徘徊、轉錯彎、迷路,陷在猶豫不決的困境裡無法脫身。價值觀讓你更容易與對的人在一起,做出艱難的生涯抉擇,更明智地運用時間,並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地方。如果缺少它們,我們就會被妄想雜念席捲而去。
更多正面能量的僧人心態,請見僧人心態:從道場到職場,訓練你的心,過著平靜而有目標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