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每一天練習照顧自己:當我們為自己負起責任,就能真正放手,做自己》
我們與他人並非連體嬰,不必非得要某個人才能生活。誠如有位女性所說:「好幾年來我一直告訴自己,沒有某個人,就活不下去。但我錯了。我結過四次婚,他們都走了,可是我還活得好好的。」
了解沒有某人,我們照樣能生活,並不表示我們不要跟某人生活,而是或許能用行得通的方式,讓我們自由去愛,自由生活。
情緒上的安全感與目前沒有安全感的程度,都是我們做決定時,必須牢記的深入議題。有時我們是在情緒上和經濟上依賴對方,那麼要面對的就是這兩大問題,這兩者可能相互連結,也可能沒有關連。
不管是哪個都不容小覷,需要仔細考量。要是在經濟或情緒上依賴他人,而事實也的確如此,那就必須接受,並加以考量。但我相信我們是可以努力降低依賴,而且只要我們願意,是可以擺脫依賴。
以下列舉出對於擺脫依賴可能有幫助的方法:
1.
盡可能告別童年發生過的事情。發洩悲傷。有自己的觀點。想想我們童年發生的事情,是如何影響現在的自己。
這是一位個案的故事。她父親在她五歲時離家,而還在家的五年,也大多喝個爛醉。儘管兩人住在同一個城市,父親搬走後,父女倆就很少見面。父母離婚後,父親來看過她幾次,但只是維持表面的父女關係。長大後,她偶爾會打電話給父親,通知他自己的一些人生大事,包括高中畢業、步入禮堂、迎接第一個小孩、離婚、再婚、再度懷孕等。每次打過去,父親會講個五分鐘,會說以後去看她,然後便掛斷。
她表示,這不會讓她特別生氣或受傷,因為她早料到父親會如此反應。她需要父親的時候,他都不在身邊,也永遠不會。他並未參與父女關係。從他身上得不到愛,什麼都得不到。但這就是人生現實,不會讓她特別難過。她真的認命了,也認為自己面對了父親的酗酒,並處理當中問題。父女關係就這樣持續多年。
當她最近處於離婚低潮,有天晚上電話響起,是父親打來。有史以來他頭一次撥過來。她說,當時她的心臟砰砰亂跳,幾乎就要跳出來。父親詢問她與家人近況,而這個問題過去他總是避而不談。她其實很想告訴父親,自己已經離婚(她一直想向父親哭訴,得到安慰)。正當遲疑該不該這麼做時,父親開始啜泣說,自己如何被鎖在精神病房,簡直毫無人權可言,這不公平,她能不能幫幫他?她很快三言兩語帶過,掛上電話,接著坐在地上大聲痛哭。
「我還記得自己坐在地上大哭:『你從來都不在。從來沒有。現在我需要你。就這麼一次讓自己需要你,結果你還是缺席。而且,還要我去照顧你。』」
「哭完後,說也奇怪,我居然感覺出奇平靜。」她說。「我想這是第一次我讓自己悲傷,或對父親生氣。接下來幾個星期,我開始能夠了解,真正的了解。他當然從來沒在我身邊。他從來就沒在任何人身邊,連他自己也沒有。
我也開始體悟到,自己外表堅強,但內心卻感覺沒人愛,非常沒人愛。在我心裡某處,我幻想自己有個慈愛的父親,但他離開了我(拒絕我),是因為我不夠好。我某些地方有問題。
現在我總算知道事實為何。不是我不討人喜歡,也不是我把事情搞砸(儘管我知道自己也有問題)。而是他。」
「在那之後,某件事發生在我身上,」她說,「我不再需要他愛我。那個事實讓我徹底自由了。」
在此我並不是要說,這個女人的所有問題,在她悲傷過後或意識到事實真相後,就全部迎刃而解。她可能還有更多悲傷要發洩,也還需要處理依附的特質。但我相信之前發生的事幫助了她。
2.
培育和寶貝我們內在那個害怕、脆弱又有需要的小孩。無論我們是多麼自給自足,這個小孩永遠不會全然消失。壓力可能會讓這個小孩哭喊嚷嚷。雖然沒有去刺激,這小孩可能在不經意時,突然冒出來,要人關心。
有天我做了個跟這個有關的夢,我想剛好可以用來說明。
夢中有個小女孩,大約九歲,被媽媽獨自丟在家好幾天。由於家裡沒大人,小孩深夜還在社區四處閒逛。她沒有惹什麼麻煩,而是像在找東西,設法殺時間。一到晚上,她就不想獨自待在家。那種孤獨太可怕了。
當她媽媽終於回來時,鄰居過來抱怨小孩到處亂跑,無人看管。媽媽一聽勃然大怒,開始罵小孩小孩不乖。「我說不在時妳要待在家裡,叫你不要闖禍,有吧?」媽媽大喊。小孩沒回話,甚至沒掉淚,只是站在那低垂雙眼,默默地說:「我覺得肚子痛。」
別打那個脆弱的小孩,當他/她感到害怕,不想一個人待在黑暗裡的時候。我們不必讓內在小孩為我們做決定,但也別就忽視這小孩的存在。傾聽內在小孩在說什麼。要是有需要,就讓他/她哭出來。安慰這個內在小孩,找出他們的需求。
3.
別再從他人身上找尋快樂。我們快樂與幸福的泉源並非來自其他人,而是在於自己。學習以自己為生活中心。
別再以他人為中心,別再只關注他人。安身立命在自己身上。別再從他人身上尋求如此多的認同與肯定。我們不需要所有人或任何人的認可,只需要自己的肯定。我們和其他人一樣,都能從自己內在尋求快樂,做出決定。
找到自己內在平和、健康與自尊的來源,好好發展。感情能有幫助,但卻無法成為來源。從內在找到個人情緒安定的根本吧。
4.
我們能學習仰賴自己。或許他人一直不在身旁,但我們能開始在自己身旁。
別放棄自己,別放棄自己的需求、想望、感受、生活,以及關於我們的一切。承諾我們會永遠在自己身旁。我們能相信自己。我們能應對及處理人生迎面而來的事件、問題與感受。
我們能相信自己的感受和判斷,並解決自己的問題,也能學會如何與無法解決的問題共處。我們必須相信自己所依賴的人──也就是我們自己。
5.
我們也能仰賴神。祂一直都在,且很關心。我們精神上的信念能提供我們強烈的安定感。
讓我說明一下這點。我住的社區很偏僻,有天晚上必須走到家後面的小巷,才能到車上。我要老公從二樓窗戶留意我是否平安,他也答應。當我穿越後院,遠離家的安全範圍,獨自進入暗夜時,便開始感到害怕。我轉身望向房子,看到老公在窗邊,他就在那看著我,一直待著。剛才的恐懼頓時消失,我感到寬慰又安全。
這讓我想到相信上天,得知祂總會看著我的人生,讓我也同樣覺得寬慰與安全。我努力指望的就是這種安全感。
有些人開始相信上天已經背離我們。我們有這麼多痛苦,這麼多祈求都沒得到回應,有時可能長期都會哭喊:「上天去了哪裡?祂為何不在?為何讓這樣的事情發生?為何不願幫忙?為何要拋棄我?」
上天並未拋棄我們,是我們拋棄自己。祂一直都在,也十分關心。但祂期望我們能與祂一起照顧我們自己。
6.
努力「擺脫依附」。開始檢視我們是如何在情緒與經濟上依賴別人。
不管我們是想繼續維持一段關係,或想結束一段關係,開始照顧自己。在《獨立女性》一書中,作者提出,照顧自己時,要採取「勇敢的脆弱」的態度。言下之意就是,雖然你感到害怕,但無論如何還是咬牙去做。
我們能感知到自己的感受,談論自己的恐懼,接受自己與現狀,然後開始邁向「擺脫依附」的旅程。
我們可以做到的。
我們不必時時刻刻都要堅強起來,獨立自主並照顧自己。我們其實可以感覺害怕、軟弱,甚至絕望,以後也可以。這是很稀鬆平常,甚至是很健康。
真正的力量來自於感覺自己感受,而非來自全然忽視。真正的力量,並非來自永遠假裝堅強,而是必要時承認個人弱點與脆弱。
更多內容請見《每一天練習照顧自己:當我們為自己負起責任,就能真正放手,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