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正閱讀
羨慕又忌妒真的好痛苦? 接納暗黑情緒,你將更強大!

羨慕又忌妒真的好痛苦? 接納暗黑情緒,你將更強大!

羨慕又忌妒真的好痛苦? 接納暗黑情緒,你將更強大!




本文摘自《闇黑情緒:接納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你會更茁壯與強大》



我們華人社會很矛盾,一方面在升學主義的文化底下,鼓勵大家競爭、要優秀、要出頭,以此光宗耀祖,激起我們內在很多羨慕與嫉妒的感受;但另一方面,在集體主義的文化底下,又非常需要以和為貴的友善氣氛,強調分享、相親相愛、不自私,因此大多數的人,對於自己有羨慕與嫉妒的情緒,都會覺得自己好像「太現實」、「太小心眼」,應該「更寬宏大量」一點,也就是,我們其實很壓抑羨慕與嫉妒的情緒。
 
但實際上,所有的情緒都有好的一面,端看你怎麼使用。因此,接下來談談可以怎麼更好地接納自己這些,看起來鋒利但卻真實存在的情緒,並且更好地使用它們。


 

將投射出去的力量,收回到自己身上

1.     直問內在恐懼
 
首先,羨慕與嫉妒有一個特色,也就是關注的焦點大多都是在「其他人」身上,所以要一個人要把眼光放回到自己身上,逼自己看自身內在的不足,這是非常痛苦的。
 
但是羨慕與嫉妒暗黑化的原因,是因為自己內在的匱乏與自卑,因此要妥善地面對羨慕與嫉妒,就必須要勇敢地認識自己。因此,當你意識到,自己過於羨慕或嫉妒其他人時,就應該讓自己停下來。
 
你要回到自己身上,問問自己:「我怕什麼?」是匱乏嗎?「我在那些我羨慕/嫉妒的人身上,看到了什麼,是我自己身上所缺少的?」
 
是自卑嗎?「我看到對方的好、擁有的東西,我自己有嗎?他們的好,撩起了我心中的什麼痛點嗎?」
 
或許當你這麼問的同時,你會感到另一種無力感是:「我知道我對自己沒自信已經很久了,可是我就是不知道該怎麼辦」,甚至是一種羞愧感,很想讓自己躲起來:「我知道我有很多問題、不足,我真的不想再去想這些了……」
 
這感覺很不舒服,但卻是認識自己,更是改變自己的第一步。


 
2.     減少把自己放上「比較」的機會
 
由於現在社群媒體的大量曝光與使用,我們常常會過度仰賴網路上的評價,來定義自己的價值,再加上大家總會有個傾向,把自己比較好的一面展現給外人,而把不完美的部分藏起來,因此社群網站往往是個滋生羨慕與嫉妒的大本營。
 
另外,人往往有個機制與習慣,就是自己愈在意的事情,愈會放大它的影響力。所以對你來說,愈自卑的事情,你就愈會去在意;但是愈在意,反而會愈自卑。

例如,你很在意外表,你就會去看特別好看的明星或朋友;你很在意名利,你就會特別受那些炫富、功成名就的人影響;你特別在意人際關係,你就會特別在意那些朋友很多的人,看見對方出遊的照片而扎心,甚至會忍不住酸言酸語幾句。但其實你花愈多力氣說別人不好,更顯得你內在有個自卑的心。
 
既然如此,那麼,倒不如把自己這種比較的習慣與眼光暫時關掉,或至少多少轉移一點注意力,或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喜歡、重視、有信心的事上。這也回到前面提到的,把投注到外面的力量,收回到自己身上。
 
當你能夠把力氣花在增進與改善自己的時候,你自然會感覺到踏實,而羨慕與嫉妒也不再能緊緊抓住與限制你。


用羨慕超愈自己,用嫉妒建設關係

第二個階段,就是嘗試用羨慕超越自己,用嫉妒建設關係。
 
*羨慕:
 
有建設性的羨慕,是把別人的好當成是激勵自己的動力,就像是阿德勒提出的「自卑與超越」。「自卑」其實是超越自己的燃料,讓自己進步的原動力。
 
例如,很多人常會開玩笑說,網路上有很多酸民,成天以批評別人為樂,但如果這些人能夠把批評別人的時間,拿去增長自己,或許早已功名就。
 
當然這麼說,多少有些過度簡化,但這確實是一個把你的心力,用在更有建設性,也能夠讓自己愈來愈進步的地方,一種簡單,但重要的調整方式。


 
*嫉妒:       
 
西爾維奧是阿爾貝托‧莫拉維亞(Alberto Moravia)的小說《夫妻之愛》(L’Amour conjugal)的主角。身為家業豐厚的貴族,有一位理髮師會定期前來為他修剪鬍子。有一天,西爾維奧的妻子萊達羞憤地跑來告訴自己,理髮師在幫她理髮時,輕撫了她。
 
西爾維奧非常不安,但又覺得表現出嫉妒會顯得自己沒有度量而感覺羞恥,因此終究沒有辭退理髮師。然而幾個星期過後,他發現妻子和理髮師竟成了情人。
 
西爾維奧礙於自己的顏面與恐懼,認為嫉妒與猜疑是人格中卑賤的特質,是缺乏信任的表現,但這種壓抑嫉妒的表現,反倒讓妻子感覺到丈夫的「冷漠」,覺得自己不被重視。西爾維奧並沒有適時地拿嫉妒出來,保護自己的這段關係,最終真的讓自己的妻子與別人好上了。

也就是說,嫉妒有些時候的確是有一些保護關係的意圖在。我自己就非常喜歡在談戀愛的時候「吃一點小醋」,那是一種增加感情的小情趣。


 

當區分「想像」與「真實」

絕大多數的羨慕與嫉妒,往往發生在自己的想像中。雖然人都是主觀的,但適當地區分想像與真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羨慕:用想像打擊想像
 
在「羨慕」的範疇上,有個有點腹黑,但滿有效的做法。
 
有一天,你受邀去一個久未見面的國小同學家裡作客,一進大門,看到對方家裡的金碧輝煌,拿出上好的紅酒招待自己,聽到她平時的生活就是當貴婦,自己心中不免羨慕了起來。
 
你心裡愈想愈糾結,後來轉念一想:「你看看,這麼大的一間房子,打掃起來多累人,而且全都是大理石,住起來想必沒什麼溫暖。還有,物質條件是挺好的,但是聽說孩子都已經大了,在國外念書、工作,也不回國,人去樓空,關係聽說也不是特別好。自己雖然不能當貴婦,但每天踏踏實實地掃地、煮飯、工作,孩子也還算乖巧、懂事,其實也差不到哪裡去。」
 
人很容易在羨慕他人的過程中,一直拿著自己最糟糕的地方與別人最好的地方比,但別忘記,沒有人是完美的,你有你的獨特與風味,是別人怎麼都奪不走的,因此透過在心中的「想像實驗」,其實是挺有效地幫助你化解心中糾結的感受。
       

 
*嫉妒:收回「投射性認同」
 
而在嫉妒的範疇上,若你仔細地看前面的例子,其他人是不是「真的得到」比你還多的資源?你是否真的競爭輸了?其實,倒也不見得。
 
媽媽是否真的像哥哥所想的,比較疼弟弟?
 
男友是否真的看了路邊的女孩,就真的覺得別的女孩比自己正?
 
男友跟別人說說笑笑,很開心,真的代表與自己相處很不快樂?
 
很多答案,都不一定。
 
在「嫉妒」裡,其實充滿了大量的「想像」。


表達「脆弱」與「連結」,而不是「攻擊」與「控制」

其實嫉妒與憤怒有相像之處,它們外在表現出來的都是極具攻擊性的,但是內在卻是在保護恐懼、脆弱的自己。
 
大多數的人,不敢表達嫉妒的原因,是很怕自己會混雜了很多憤怒、失控,甚至自己也不喜歡這個「小心眼」的自己,然而「嫉妒」在大多數的時候,原動力還是因為對「關係的渴求/被拋棄的恐懼」。也就是說,嫉妒的本意常常是要捍衛關係,但到了最後,卻變成破壞關係。
 
既然如此,我們就要嘗試保留「關係性的表達」,並著重在自己的脆弱感受。例如,你可以跟對方說:「你跟其他人相談甚歡的時候,我真的很害怕我在你心裡是不是不重要。我知道你很在乎我,我也不想給你太多壓力,但我仍舊想跟你說我心裡真實的想法。」

或者,在另一種情況中,當你發現你的表達已經帶有攻擊性或控制,例如:「我不准你跟那女生出去。」很強烈地對某個外來者有很強烈的敵意時,你心中就要響起黃色警報,甚至當開始變成具體的「批評」、「控制」等行動時,你的心中就要響起紅色警報了。
 
但話說回來,在羨慕與嫉妒中,本來就有些許敵意與獨占性,只要不過度地激化,變成真正的傷害性的行為,其實也都是在合理範圍的。


更多控制暗黑情緒的方法,請見 《闇黑情緒:接納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你會更茁壯與強大》




我覺得...
傻傻的 ...
1
太棒啦!
1
生氣!
0
蠻贊成
0
超愛!
0
還好耶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