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膽固醇靠邊閃!踢開內臟脂肪這個討厭鬼:1週腰圍小2吋的健康減重方案》
我們通常所說的脂肪是存在於人體皮膚表層之下的,所以叫作「皮下脂肪」。皮下脂肪多了,讓人的外型顯得肥胖,同時也影響健康。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肥胖。皮下脂肪主要分布在髖部、臀部、大腿和手臂內側。皮下脂肪很柔軟,沒有固定形狀,我們用手就能摸到。皮下脂肪是年長女性最討厭的事,它讓人的外型顯得肥胖,是讓女性逐漸身材變型的罪魁禍首,然而這些脂肪對健康是有益的,被醫生們稱為「好的脂肪」。堆積在我們大腿和臀部的這些皮下脂肪並不會要我們的命,儘管它們導致我們外型難看、行動笨拙。另外,人體還有另外一種脂肪,就是那些堆積在我們體內的內臟器官上的內臟脂肪。
內臟脂肪位於身體內部,人體內多餘的脂肪圍繞著人的臟器,主要存在於腹腔內和臟器周圍,如肝、胰、胃、腸等器官的周圍和內部,形成很厚的脂肪層,表現出來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大腹便便」或者叫「啤酒肚」。
內臟脂肪藏在肚皮的深處,包裹著我們重要的內臟器官,例如肝臟、心臟、腎臟和腸,同時也會像圍裙一樣圍在胃的下端,被稱為胃網膜;有時也圍在腸的下端,被稱為腸網膜。對於那些非常苗條的人,內臟脂肪很薄,幾乎是透明的,但是對於腹部肥胖的人來說,內臟脂肪可能有數公分厚,而且相當硬。
內臟脂肪有三個來源,一是內臟外面的脂肪組織分解之後進入血液,進而流入到內臟。這是內臟油脂的主要來源;二是透過外部飲食,攝取過多,經過腸胃吸收、代謝進入內臟。進入的第一個內臟就是肝臟;三是內臟組織自我合成的,可以由脂肪酸合成,也可以用醣類進行合成。其實,在正常情況下,人體攝取的油脂主要是堆積在脂肪組織中。但是,當攝取的脂肪超過了脂肪組織吸收的限度,也就是說人體脂肪組織已經達到了飽和,已經不能夠再堆積脂肪了,脂肪就會轉移到其他的組織,導致內臟脂肪堆積。
和全身其他地方的脂肪不一樣,當我們的腹部積聚脂肪過多,或者說內臟器官被脂肪包裹住後,就造成了內臟肥胖,這對人體會造成最致命的威脅。所以它被稱為「危險的脂肪」。也就是說,腹部特別肥胖的人,他們的身體狀態比那些全身肥胖、圓滾滾的人還要糟糕很多。
那麼如何判斷內臟性肥胖呢?
一是測腰圍:腰圍是反映脂肪總量和脂肪分布的綜合指標,根據腰圍檢測肥胖症,很少發生錯誤。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測量方法是:被測者直立,雙腳分開25~30公分。測量者將皮尺放在最下面一根肋骨下緣與骨盆上緣(髂脊)連線中點的水平位置,進行測量。皮尺要緊貼著皮膚,但不能勒壓軟組織,測量應精確到0.1公分。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即2尺7寸,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即2尺4寸,就可稱為蘋果型肥胖。
二是腰/臀比:即腰圍與臀圍的比值。男性>0.90,女性>0.80,即為上半身肥胖。因為內臟脂肪堆積一般都會導致腹部肥胖,因此,腰圍和腰/臀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是否存在內臟肥胖。
三是計算腹腔內脂肪面積:即進行CT或者核磁共振掃描,利用特殊的軟體,計算出腹腔內脂肪的面積。這個數值能比較準確地反映出內臟脂肪堆積的程度。在日本,把腹腔內脂肪面積>100平方公分診斷為內臟性肥胖。這診斷更精確,但是臨床上一般並無必要。
釜底抽薪——趕走內臟殺手
我們已經知道肥胖,特別是內臟肥胖對人體健康會帶來危害,因此,不論是男性或女性;不論是為了體型的健美,還是為了身體的健康,都應該積極地投入減肥運動,特別是要注意預防和減去自己腹部的贅肉,尤其是男性,不要以為啤酒肚是自己身分的驕傲,不應該對中年發福不以為意,已有內臟肥胖的人應該採取科學的方式減肥,尚未肥胖的人也不能掉以輕心,應該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習慣,預防內臟肥胖的發生。
減去內臟脂肪有原則
經過長期的研究與實踐證實,減肥應當採取科學健康的減肥方法,國際上公認的減肥原則是:不厭食、不腹瀉、不乏力。要科學地減肥,應該從源頭開始,做到標本兼治,即應該從人體的內分泌,脂肪的生成和減少等方面直接入手,達到減肥的目的。
因此減肥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是要抑制營養的吸收、攝取,但不應當厭食。
二是雖然應透過排泄減少體內的養分,但不能以透過腹瀉大量地排泄體內的營養物為代價。
三是透過身體功能的改善,內分泌的調節,使分解代謝大於合成代謝,將脂肪變為熱量和水分消耗掉。
更多減少內臟脂肪的方法請見 《膽固醇靠邊閃!踢開內臟脂肪這個討厭鬼:1週腰圍小2吋的健康減重方案》